仙桃:打造江漢平原新時代“魚米之鄉”
凌晨5時,沔城回族鎮七紅村,藕農們穿梭在藕田邊,給蓮藕搭棚保暖,為首批沔城早藕上市作準備。
清晨6時,全國最大的黃鱔交易市場——張溝鎮先鋒村黃鱔交易市場人群熙攘。每天20多萬斤剛起獲的仙桃黃鱔,經分揀、檢測、打包,發往上海等華東市場。
上午9時,沙湖鎮仙福食品有限公司流水線,一枚枚皮咸蛋依次進行清洗、干燥、印標、打包、裝箱。這個毗鄰武漢的蛋業小鎮,平均每天超27萬枚皮咸蛋發往全國各地……
這是仙桃普通的一天,展現的卻是具象化的魚米之鄉鮮活氣象。
地處江漢平原腹地的仙桃,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油料生產大市、生豬調出大市、淡水養殖大市、果蔬無公害十強縣市?!傲锶环殖恰钡淖匀坏乩砀窬?,沃野千里、河渠密布、土壤富硒的資源稟賦,不僅造就了豐饒的物產,也帶動了村強民富。
近年來,仙桃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大做強“一粒米”“一條魚”等特色農業產業,擦亮“藕遇仙桃·鱔行天下”文旅IP,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江漢平原新時代“魚米之鄉”。
做優“一粒米”豐盈荊楚糧倉
“這是我家鄉的米,叫仙桃香米?!?月12日19時,元宵節當晚,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小米公司食堂開啟直播,向4000萬“米粉”推介來自家鄉仙桃的香米,讓仙產大米又火了一把。
去年,面對極端雨雪冰凍、持續高溫干旱等天氣,仙桃實現農林牧漁業產值239.38億元,增幅居全省首位。其中,糧食種植面積達180萬畝、產量超14億斤。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仙桃如何實現在較高基數上的穩產豐產?答案是造良田、選良種、種良地、推良技,做好土特產文章,著力建設優質農產品生產區。
從高空俯瞰,郭河鎮官偉村750畝高標準農田地塊平整、土壤肥沃、春播在即。
61歲的村民胡衛國滿懷期待:“以前灌溉一次,日夜不停抽水需要三天三夜,項目建成后,不到兩天就能完成?!?/p>
仙桃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實施糧油主產區高標準農田建設。6年累計投資超11億元,新改建高標準農田近50萬畝,覆蓋全市90%的鎮辦。
三伏潭鎮康王村推掉一家一戶的田埂,1000多塊零碎田塊整合成10塊“旱澇保收、宜機作業”的連片大田后,農田增加了200畝。
村黨支部書記劉洋感慨地說:“以前無人問津的土地,一經改造就搶手了,土地流轉實現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
加快糧食種業芯片攻關,培育更多高產優質品種。
“魚米之鄉”仙桃素有育種制種的傳統,近半個世紀以來從未停歇。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仙桃農技員石明松提出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是繼矮化育種、雜交三系成功后,我國水稻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發現,他因此獲得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位于彭場鎮的中墾錦繡華農公司開展“專精特新”優良品種選育,在油料、蝦稻、國際合作3個細分領域形成特色優勢,種子走進亞非多個國家。2023年,公司選育的優質水稻、油菜、芝麻等7個種子品種,跟隨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遨游太空。
仙桃恒泰米業自建3300畝示范香稻種植基地,同省內外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加快品種改良創新。最終將米粒飽滿、脫水性好、米飯綿軟可口的野香優系列香稻作為仙桃香米主推品種,并走向市場。
“當時仙桃香米像一匹黑馬闖進珠江三角洲一帶,并以每噸高于市場400元的價格占據了當地40%的市場份額?!毕商颐讟I協會秘書長鄒進波說。
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仙桃香米,從選種到種植、加工、檢測,均制定了高于國家優質大米標準的團體標準和地方標準。
去年,仙桃香米實現銷售15萬噸,并被納為省域公用品牌“江漢大米”子品牌,共同開展品牌創建。
訂單種植,溢價收購,好糧賣出了好價。去年,“江漢大米”核心基地收購價每斤在1.5至1.8元,比常規品種高出0.2到0.5元。按畝產1200-1300斤計算,畝平增收400到500元。
今年,仙桃將組建糧食產業聯合體,發展“江漢大米”訂單面積8萬畝,建設沿318國道萬畝稻油現代農業示范區,推動“一粒米”全產業鏈發展。
精養“一條魚”厚植幸福家業
當“仙桃黃鱔”邂逅滿漢全席,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鱔絲炸醬面、烤鴨鱔魚卷……2月21日,“仙桃黃鱔”“游”進京城,舉辦2025年首場省外推介會,拉開了省級公用品牌全年推介和產銷對接的序幕。
擦亮“藕遇仙桃·鱔行天下”文旅 IP,打造精品品牌建設樣板。今年,“仙桃黃鱔”將陸續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地舉辦專題推介會,亮相全國。
2024年,“仙桃黃鱔”游出廣闊“錢”景:身價達226.71億元,對比上一年增長31.6%,刷新了全國同類產業紀錄,入選國家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
作為“中國黃鱔之都”,仙桃30年深耕一方塘、精養一條魚,全產業鏈綜合產值突破100億元。
一條黃鱔能游多遠?路徑清晰:“種養加銷安”結合,全產業鏈發展。
3月3日,在張溝鱔魚投資有限公司,新擴建的黃鱔煉苗廠房內,工人們正在調試運行智能溫控設備,加緊建設長方形PP養殖池,為身重僅25克的鱔寶寶置辦新家。
這是仙桃黃鱔養殖的又一探索:“陸基循環水養殖”模式,旨在為黃鱔苗種的進苗關“托底”,提升鱔魚露塘成活率。
建設黃鱔無土化生態繁育基地,推廣浮床養殖、室內流水養殖、“稻鱔蝦”等綠色模式,探索“鱔鱸套養”“藕鱔蝦”等生態養殖模式……從上世紀摸索網箱養殖到如今的百花齊放,仙桃養鱔技術不斷迭代,黃鱔游弋路徑姿態萬千。
“今年打算在隔壁村里流轉魚池,增加200口網箱?!贝汗庹?,張溝鎮先鋒村黃鱔養殖戶劉火軍天天往池塘跑,定下今年小目標,準備大展身手,預計凈賺30萬元。
敢為人先,擅養黃鱔。全省知名勞務品牌“仙桃鱔農”名號響當當,去年從業人數超過70000人,人均收入突破10萬元。在“全國黃鱔產業第一鎮”張溝鎮,黃鱔養殖面積發展到5萬多畝,50%的農業人口鏈接在產業鏈上。
組建湖北省黃鱔產業技術研究院,搭建仙桃市黃鱔農產品供應鏈平臺,構建以江漢農產品供應鏈為核心,張溝黃鱔農產品供應鏈為重點,各大關聯主體為載體,一張“市、鎮、社、戶”四級供應鏈體系路線明晰。“今年仙鱔鏈將鏈接養殖戶3000多戶、上下游關聯企業和市場主體100多家。”仙桃黃鱔供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傳寶信心滿滿。
好水養好鱔,好鱔出好價。仙桃全周期守牢黃鱔品質“安全鏈”,堅持治好水、養好鱔,重監管,依托黃鱔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推行檢測報告+承諾達標合格證“雙證上市”,實現黃鱔全過程質量可追溯。眼下,仙桃與監利、公安、洪湖、赤壁等省內黃鱔主產區簽訂共同使用“仙桃黃鱔”品牌協作協議,推行“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子品牌”模式,品牌效應持續放大。
“推進食品、菜品、藥品‘三品’開發,加快建設黃鱔產業數字工廠,仙桃黃鱔有望拱出200億元富民大產業。”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付永飛說。
深挖“一支藕”鏈出產業新路
今年春節的“頂流”非哪吒莫屬,太乙真人用藕做骨,蓮花為肉讓哪吒重生,有關“哪吒是湖北哪里人”的話題引發關注。
仙桃是名副其實的蓮藕之鄉,蓮藕種植面積14.9萬畝,全域覆蓋22個鎮(街道、場、區),5萬多人在蓮藕產業鏈上掙錢。其中藕帶種植面積6.8萬畝,年產藕帶2.18萬噸,為湖北省最大種植面積基地。
沔城蓮藕是仙桃特有蓮藕物種資源,入選第二批《中國農耕農品記憶索引名錄》,擁有農業農村部無公害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商標兩個國字號金字招牌。
在沔城回族鎮,有“李白贈蓮引神種”的傳說,沔城蓮藕的種植歷史可上溯至初唐時期,一直作為貢品出現。
我國水生蔬菜學科帶頭人、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水生蔬菜研究專家柯衛東介紹,“沔城藕”是少見的古藕種,鴨蛋頭、刺白菱、小平頭等是主要類型。
來自省農科院檢測結果顯示,沔城藕淀粉含量達21%,而常規蓮藕品種淀粉含量僅11%。
讓千年古藕生機煥發,仙桃牽手武漢市農業科學院,通過收集原生藕種、單株篩選、分子檢測等技術,對沔城蓮藕實施提純復壯,并恢復了“生吃如秋梨般清甜、熟食如板栗般粉撲”的口感。
好品種帶來好收益。近年來,提純復壯后的沔城藕在當地示范基地試種成功后,畝產從1500斤提升至2500斤以上,塘口收購價翻倍。
“去年9月沔城粉藕上市,4.8元一斤,供不應求,價格比普通蓮藕高出一倍?!便娉腔刈彐偲呒t村的藕農王海云提及去年的收成難掩喜悅。今年,他又在七紅村流轉了100畝土地,準備擴大種藕規模。
如今,在沔城回族鎮緊鄰大小蓮花池的南橋、七紅等村,蓮藕種植蓬勃興起。今年種植面積將擴大到萬畝以上。
為推動沔城藕規?;N植和產業化發展,我市與武漢農科院合作,建立了統一供種、種植、施肥、管理、銷售的“五個統一”標準化體系;成立沔城藕產業發展協會,整合育種、加工、銷售全鏈條,形成了“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共享機制,帶動了5000余畝核心種植區及2萬多畝周邊“飛地”種植。
除傳統的鮮藕、藕帶、蓮子銷售外,仙桃深挖“一支藕”潛力,大力發展泡藕帶、藕粉、鹵藕、蓮蓉及蓮藕預制菜等多種產品,舉辦“荷花旅游節”“萬人藕湯宴”“村廚大賽暨年貨消費季”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20億元。
2025年蛇年春節前夕,仙桃年貨消費季吸引了萬余名游客前來參與,線上線下人流量累計超3萬人,沔城藕等農產品熱銷,成為節日里的消費熱點。(仙桃日報全媒記者 鄧一凡 羅婉婷 黃蕓)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