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耕”新不負春
黃鱔培苗煉苗、全程農事服務、良種良法配套、清潔家園行動……春光正濃,農時催人。仙桃開啟了一場搶農時、爭天時的農業生產春季攻勢,田間地頭、河畔魚塘新質生產力涌動,描繪出一幅新時代魚米之鄉農耕新畫卷。
逐“綠”上“鏈” 黃鱔游出新天地
4月7日,記者來到位于張溝鎮的仙桃黃鱔供應鏈有限公司。偌大的黃鱔恒溫培育車間,根據培苗池的規格大小劃分成若干個小“房間”。
“我們正積極探索 PP圓桶、PP方池、刀刮布方池、刀刮布立體池、綜合養殖圓桶等五大生態養殖模式,在培苗、壯苗、成魚養殖方面持續創新。”公司總經理朱傳寶介紹。
建設黃鱔無土化生態繁育基地,推廣浮床養殖、室內流水養殖、“稻鱔蝦”等綠色模式,探索“鱔鱸套養”“藕鱔蝦”等生態養殖模式……30年多年來,仙桃大力提倡綠色養殖,養鱔技術不斷迭代升級。
“28.9℃!”記者隨機走進一間 PP圓桶培苗房,里面均配備溫度顯示器,實時記錄當前溫度。記事本上,清楚記載著每一次投苗以及喂食時間。掀開水面上的仿生水草,一條條黃鱔寶寶歡快地游弋,活力滿滿。
仙桃黃鱔供應鏈有限公司由市國資企業和龍頭企業聯合組建,是華中地區首個集黃鱔苗種繁育、生態養殖、智慧流通、精深加工、跨境貿易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數字化服務平臺。
“要讓每條黃鱔創造更大價值。”依托強大的數據天網、物流地網、商服云網、金融金網“四網融合”,“仙鱔鏈”平臺實現了黃鱔從塘口到餐桌的數字化管控、小鱔農與大市場的零距離對接。
去年底,先鋒村養殖戶劉永伍“上鏈”后,成功將黃鱔賣到遠在四川、山西的兩家連鎖酒店,“比市場價高出1塊多”。
目前,該平臺已入駐800余戶黃鱔養殖戶、100余家上下游關聯企業,以及多家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
全力攻克繁育瓶頸,為黃鱔產業提供“芯”動能。在西流河鎮,黃鱔產業集團動作不斷:投資3000萬元,改建恒溫培育車間;新建2500噸蓄水池2個;創新“科研院所+龍頭企業”模式,與李忠博士團隊簽訂技術服務合同,全方位強化技術保障,致力提升黃鱔苗種存活率,為黃鱔種苗繁育產業的縱深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春耕春管 良田升騰新希望
在鄭場鎮馬垸村千畝小麥核心區,10架植保無人機一字排開,在飛手的操控下騰空而起,穿梭田間,均勻地將農藥噴灑在小麥葉面上。
今年馬垸村小麥播種面積3320畝,占全村耕地面積總量78%以上,其中核心示范區1000畝,輻射帶動全鎮小麥種植6.3萬畝。
“引入植保無人機開展統防統治,作業效率提升50%以上,對接社會化服務資源,畝均生產成本降低10%-15%。”鄭場鎮主要負責人說,通過良種良法配套,示范區小麥單產有望較常規種植提升8%以上。
當前正是夏糧夏油產量形成的關鍵階段。油麥春管順利,全年糧食豐收就有底氣,如何打好春季農業生產第一仗?連日來,市農業農村局派出6個技術指導組,聚焦大面積單產提升,分區分片開展技術指導,推廣穩產增產技術措施,確保夏糧夏油穩產增產。
“小麥抽穗揚花期也是赤霉病易感期、防治最佳期,赤霉病堪稱小麥的癌癥,可防不可治。”市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喬志剛常年在田間奔走,指導村民開展統防統治。全市86.2萬畝油菜,已全面完成“一促四防”和統防統治。項目區21.5萬畝小麥“一噴三防”工作預計4月上旬全面完成。
各地深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千方百計穩生產,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楊林尾鎮全面整治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恢復耕地面積1800畝,復耕復種率達100%。彭場鎮創新“龍頭企業+農機農技服務+基地+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引導鑫匯米業、加良米業、元品米業等主體,發展優質稻訂單農業2.4萬畝,從根本上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民種糧積極性。
油麥春管、秋糧春耕、畜禽春防、水產春投、蔬菜春育。不負春光不負時,仙桃用心唱好春耕備耕“重頭戲”,讓“春天的約定”更動人。
清潔家園 激活農村新動能
房前屋后種豆角換錢,農閑時間進“阿得叔”打工賺錢……這是毛嘴鎮橫堤拐村留守老人新的收入構成。當地村干部說,村里依托電商產業,引導村民發展庭院經濟和打工收益,實現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
走進橫堤拐村,不少村民房前屋后閑置地搖身一變成幸福“增收地”。
“免費供種,8毛錢一斤收購。”豆角還沒下播,村里就把訂單簽回來了。種完豆角接茬種蘿卜,預計每戶庭院經濟可增收1000元,阿得叔合作社穩定吸納就業60人左右。
以產業興旺促環境提升、鄉風文明,橫堤拐一體推進清潔家園、清正家風、幸福家業“三家”建設,形成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的生動局面。
“只有充分發動群眾、發展根植性主導產業,清潔家園才能干得好、美得久。”毛嘴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彭成感嘆道。
筑新墻、清頑疾、造庭院,鄉村在一減一加中煥了新顏。漫步張溝鎮綠化村,道路寬敞潔凈,宅院錯落有致,3000米花式圍墻盡顯古風古韻,昔日“臟亂差”蝶變為“綠凈美”。
郭河鎮姚河村實行多元共治、長效管護,設立“衛生積分超市”,評選“最美庭院”,夯實資金保障,實現環境整治與產業發展雙提升。
以綠為底,向美而行。長埫口鎮堅持適地適綠、適地適美,以四合、劉家垸等村為重點打造一批“萬樹村”,讓轄區綠意盎然、生機勃發。( 仙桃日報全媒記者 鄧一凡)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