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猫队现在叫什么_nba戈贝尔_国际友谊赛赛程表_巴西足球巨星 - 胜负彩最新

首頁 > 2025年仙桃新聞

對標最優者 追趕最強者

發布時間:2025年03月24日 來源:仙桃日報

原標題:對標最優者 追趕最強者

    ——仙桃黨政代表團赴江蘇省江陰市學習考察啟示錄

  從春天出發,向希望而行。站上全新發展臺階的仙桃,開啟又一程的競逐與跨越。

  對標最優者,追趕最強者。3月5日至6日,仙桃黨政代表團前往江蘇省江陰市學習考察。

  進龍頭企業、高新園區,觀科創平臺、產業生態,全國縣域經濟領跑者的強大氣場、高質量發展模范生的蓬勃氣象,讓仙桃干部深感震撼、備受激勵。

  “既有雄心壯志,又有腳踏實地!”

  “不管是基礎題還是拔高題,學霸只向滿分找差距!!”

  何以江陰?仙桃何為?

反思是比出來的,差距就是成長的空間

  “江陰太強悍了!”

  列車飛馳,一路前行,對比兩地,代表團干部們感慨萬千、心緒難平。

  論省內排名,兩地都是縣域排頭兵,仙桃位于第一,江陰是第二名。但放在全國縣域經濟百強榜上,仙桃只是“追趕者”。

  比數據,仙桃既有量的倍差,又有質的落差——

  江陰 GDP已過5000億元,仙桃剛突破1100億元;江陰工業總產值為7500多億元,仙桃不足千億。

  江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過100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達338家,均為仙桃的5倍多。

  比產業,江陰既有塊頭之大,又有肌肉之強——

  作為“中國制造業第一縣”,江陰已形成高端紡織服裝、金屬新材料、石化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4個千億產業集群,培植了新能源等3個超500億產業以及集成電路等5個超百億的產業集群。

  稅收銷售達百億企業12家,稅收過億元企業27家;42家企業入圍四大類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跑出62家上市公司;參與制定國家及行業標準52項,創造了50多個全球首創、世界第一。

  比出了焦慮,更比出了反思。

  對仙桃如何發展更好更快的焦慮,對“被追上”的焦慮,更是對“趕不上”的焦慮。

  對仙桃怎樣加速量質齊升的反思,對“壯體格”的反思,更是對“強筋骨”的反思。

  此次江陰之行,并不是仙桃第一次組團取經。40多年前“蘇南模式”興起,江陰就是仙桃的學習榜樣;2023年5月,仙桃黨政代表團也曾前往考察。

  為何學江陰?兩地有著很多相似點——都有著敢為人先、敢闖敢干的城市品格;都有著地處長江經濟帶、近鄰省會、是省域經濟聯合體關鍵節點的區位優勢;都有著民營經濟活躍、產業特色鮮明的發展特質,都有著勇挑大梁、自我加壓、永爭一流的拼搏意識。

  更重要的是,江陰與仙桃都在省域內承擔著引領縣域經濟持續躍升的更高期望。

  承認差距并不是妄自菲薄。差距有多大,倒逼成長進步的空間就有多大。

  走進江陰長江大保護展示館,拉伸時間的縱軸觀察,江陰的發展理念一以貫之、一脈相承——產業強則江陰強、產業興則江陰興。

  在江陰,紡織服裝產業已歷經100多年,如今是千億級當家產業之一。

  2024年,江陰市規模以上紡織企業達649家,實現營業收入1886.4億元,占江陰全市規模以上營業收入的20%以上。

  產業鏈條完善,包括原料、紡紗、織布、印染、服裝、家紡、工業用紡織品等;

  塊狀經濟鮮明,新橋精紡、周莊化纖、顧山內衣、長涇粗紡、祝塘外貿服裝等特色鎮各有所長。

  大塊頭如何跑出加速度?江陰市市長王琪說,不換賽道,只換賽車!

  踏訪位于新橋鎮的海瀾云服智慧工廠,一位仙桃干部在3D智能量體系統停留幾秒,20多項身材數據即時出現在大屏幕上,并同步顯示了適用的西服款式。講解員說,“量身智造”定制西服僅需1個小時。

  生產車間內,自動備料、光影裁剪、精準配對、混流縫制等全流程智能操作,讓人大開眼界。一位操作壓機工序的50歲女工說,自己并沒有學過裁縫,來了就能干活。

  “1天下單、4天制作、2天送達”的7天個性化定制極速交付服務,上下游協同聯動的供應鏈智慧服務平臺……這里的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程度刷新了仙桃干部的認知。

  “沒有傳統的產業,只有傳統的思維!”

  創辦于1988年的海瀾集團,從一個鄉鎮毛紡廠,發展成為中國服裝行業領軍企業,以1383億元的總營收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63位。

  早在2012年,海瀾之家就開啟數字化征程,近年來加快“智改數轉網聯”步伐,相繼入選國家5G工廠、國家綠色工廠、卓越級智能工廠。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天天想轉行,永遠做外行。”海瀾集團負責人說。精耕主業,海瀾之家已從“男人的衣柜”悄然變身“全家的衣柜”,并依托品牌矩陣加速多元化發展。

  仙桃干部的共識在凝聚——

  “領軍企業、龍頭企業決定著一個地區的核心競爭力。”

  “沒有根植性主導產業打基礎,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只能是空中樓閣。”

  “傳統產業就是新質生產力的天然‘溫棚’,產業根基扎得更深,產業肌體才會長得壯實,并激發向‘新’分蘗。”

  紡織服裝也是仙桃的主導產業,已形成了以毛嘴鎮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5個鄉鎮的仙西服裝產業集聚區。其中,“中國女褲名鎮”毛嘴年產休閑女褲1.2億條、時尚女裝5000萬件。

  盤點家底,盡管仙桃紡織服裝產業鏈上已有1600多家企業,但仍像一株小樹苗,正面臨不少“成長中的煩惱”。

  對標江陰,仙桃應站在更高的層次上,把更多著力點聚焦到招大引強、培優壯強上,堅持將培優企業與做強產業相結合,構建更具生長力的梯度“雁陣”。

  在積極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做大總量的同時,加快政策導入、技改提能、“智造”煥新、品牌培育,仙桃也將孕育出像“海瀾之家”這樣具有強大帶動效應的標桿企業。

專注專業行得穩,借勢借力飛得高

  以全國萬分之一的土地,創造了全國1/250的生產總值,江陰的民營經濟是硬核支撐。

  作為國家“民營經濟示范城市”首批創建城市,江陰民營經濟呈現著“778899”的特征,即貢獻了全市70%以上的稅收、70%以上的 GDP、80%以上的工業經濟總量、80%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90%以上的就業人數和90%左右的企業數量。

  江陰民營企業早已經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佼佼者。

  該市工信局副局長龐遠超說,每年全國四分之三的高端汽車用鋼從江陰產出,全國六分之一的風電整機在江陰制造,全球十分之一的芯片在江陰封測。

  在雙良集團,仙桃干部感知著江陰頭部民營企業的高、精、尖——

  榮獲中國工業大獎企業獎與項目獎雙料大獎,是國家首批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擁有1366項專利、40項國家及行業標準,智慧能效云平臺可實現全國分布式能源站的全生命周期高效管理……

  講解人員介紹,雙良為茅臺集團提供了系統的節能降耗、節水減排及能源高效利用服務,其精細化的數智管理可使制酒車間“一年四季溫差不超過0.3攝氏度”。

  1982年,雙良踏上創業之路,最初只是一個安裝中央空調的施工隊。

  從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溴化鋰制冷機起步,40多年來,雙良在節能、節水、環保、清潔能源等領域一路突破奮進,擁有包括2家上市公司的22家全資和控股企業,全球業務版圖正不斷拓展。

  雙良的成功秘訣,在于其創始人繆雙大的堅定信念,“因為專注,所以專業”;亦在于其接班人繆文彬“善抓機遇、迎風起舞”。

  2022年,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氫能發展戰略公布,同年雙良就啟動建設氫能源公司。2024年,氫能首次作為前沿新興產業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雙良正當風口。

  目前,雙良的高性能堿性電解槽達到世界最大產氫量5000Nm3/h,領跑全球。

  遠景能源與雙良集團,是江陰臨港經濟開發區千億級新能源地標產業的“兩大巨星”,帶動形成了“風光氫儲”一體發展的新能源產業格局,讓當地在全球能源轉型中也有了“一席之地”。

  美國《時代》周刊發布2024年“全球100家最具影響力企業”。遠景能源因引領全球綠色能源轉型的重大貢獻入選,并被冠以“綠巨人”稱謂。

  車子一駛入遠景能源的廠區,就能看到一座高聳的風機。

  成立于2007年的遠景,堅持思考“行業的遠景、碳中和的遠景、人類的遠景”,從風機國產化做起,干出了中國風電市場的多項第一,建成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連續三年實現風電項目總中標量全球第一。

  在創始人張雷的帶領下,遠景馳騁風電、鋰電、儲能、綠氫等新能源賽道,與國際明星資本、多地國資均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開創了業界傳奇。

  如今,遠景旗下已有遠景能源、遠景動力、遠景智能3家“獨角獸”,業內測算總估值近1800億元。

  “政府給了遠景極大支持。”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遠景初創時,無錫、江陰兩級政府先后投資近億元,幫遠景代建了一期廠房,并提供了2億多元的貼息貸款及各類獎補資金。

  “隨風而動”,以“零碳”為導向,工作人員稱,遠景已開始積極應對2026年開征的歐盟碳關稅,屆時又將開啟新的起飛。

  回望江陰發展軌跡,改革開放以來,江陰不斷搶占先機,穩穩地抓住了大辦鄉鎮企業、擴大對外開放、搶灘資本市場、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等國家級重大發展戰略機遇,從而實現了一路快跑、領跑。

  “謀項目就是謀未來。”江陰市副市長六揚說,當前,江陰正圍繞全國兩會工作部署中的政策機遇,提質推進“兩重”建設,加力擴圍“兩新”工作,讓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動力。

  從企業看產業生態,從產業看縣域經濟,仙桃干部意識到——不論是江陰還是江陰的企業,都有著世界級眼界、全球化思維,總能提前找準風口、站對方向。

  看江陰,想仙桃。

  作為“中國食品產業名城”,仙桃食品產業的快速崛起,就得益于臺灣旺旺公司的成功引進,其“頭雁效應”先后引來了親親、真巧、華美、賢哥、中糧、米老頭、顧大嫂等眾多名企落戶。近年來產業發展協同不夠、轉型不快,在健康消費升溫下如何更加“有滋有味”,還需多些思考和行動。

  非織造布產業,這個仙桃根植性主導產業,集聚各類市場主體2000多家,產品涵蓋建筑、醫療、日用、汽車等130多個品種,擁有完整成熟的產業鏈條、前景廣闊的全球市場,早就喊出了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的口號,但實景與愿景之間還有不小的差距。

  相比江陰,仙桃干部們認為,“仙桃發展產業還需要更大視野、更大格局、更大投入,仙桃的企業家們還需要進一步錘煉全神貫注、遠見卓識、睿智勇氣。”

  一位干部講了自己經歷的“故事”——2011年,世界500強中國恒天集團計劃來仙桃尋找合作伙伴,然而與數十家非織造布企業洽談無果,“都擔心雀占鳩巢”。最終,嘉華塑料在“差點熬不下去”的困境中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與恒天牽手。

  近些年,恒天對嘉華進行了從投資擴規、產線設備、企業管理、技術升級、新品研發、品牌建設等全方位改造,恒天嘉華已是中國非織造行業10強企業、省級隱形冠軍“科技小巨人”。

  “專注專業行得穩,借勢借力才能飛得高。事實證明,這樣的合作非常好,這樣的合作還應更多一些!”這位干部說。

發展的天花板要靠創新來打破

  “特鋼是科技煉成的。”“成為受人尊敬的世界特鋼引領企業。”在中信泰富特鋼集團展廳,這兩句分別占據了一面墻的標語,引得仙桃干部紛紛拍照記錄。

  在近年來鋼鐵行業從“增量發展”轉向“減量優化”的背景下,中信泰富特鋼實現連年盈利、持續做大做強,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特鋼企業集團,2024年為江陰貢獻稅收15.19億元。

  1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4項制造業單項冠軍、中國工業大獎、全國質量獎等……中信泰富特鋼的一塊塊獎牌,昭示著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雙輪驅動”強勁有力。

  興澄特鋼是全球特鋼行業首家“燈塔工廠”,作為中信泰富特鋼在江陰的制造基地,僅在高端軸承鋼細分領域,攻克了“卡脖子”技術,產品市場占比85%,連續23年全國第一、連續14年全球第一。

  “把創新置頂,才能打破發展天花板,與高手頂峰相見。”仙桃干部們已經找到了競逐未來的“密碼”。

  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上打頭陣,以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為目標,江陰已經探索出了切實可行的“樣板”——

  提升城市創新能級。實施“南征北戰、東西互搏”戰略,加快全域工業園區升級改造,把曾經的200個工業園區整合為20個重點產業園區、10個特色產業園區、若干過渡園區,“一灣一谷一區一港”的城市“科創 T臺”全面拉開,為產業提質向新“騰籠換鳥”。

  構建良好創新生態。再次啟動“科創江陰”建設三年行動,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體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煥新、戰略性新興產業向強攀登、未來產業向新而生;建立了總規模50億的政府投資母基金、2億的科創天使投資基金,加快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循環暢通。

  “真金白銀”吸納創新人才。已建成北京、上海、深圳等10個國內外“科創飛地”;每年投入5000多萬元資金用于人才獎勵;聘請院士作為城市顧問,邀請高校智囊團掛職,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5000余人,其中包括6名諾獎得主和27名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

  從相似之處找差距、學經驗,從差異之處挖潛力、尋機遇。仙桃怎么干?仙桃干部們展開討論和思考——

  “抓科技創新要著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加快實施產業倍增,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要素,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推動‘3+2’產業聚鏈成群、身強體壯。”

  “抓產業創新要守牢實體經濟這個根基,以創新驅動,仙桃哪個企業、哪個產業最具有爆發式擴張、裂變式發展的潛力,能迅速地向百億、千億邁進,就優先重磅支持哪個企業、哪個產業!”

  “創新不容等待,但要注重實效、因地制宜。仙桃在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上暫時不具備優勢,但可以積極承接武漢科創資源,加速1到 N的產業化躍遷,讓創新成果切實轉化為仙桃生產力、經濟增長點。”

  借人之智、學人之長,學其形更要得其神。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今天的第一不稀奇,明天、后天的第一才有意義。

  堅持創新思維,提高創新思維能力,以思想認識的新飛躍打開工作的新局面,才能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爭先進位的發展實績。

  春江水暖,春和景明。詩人曾說過,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追夢,奔跑,仙桃,奮進在高質量發展的春天里,一刻不停!(仙桃日報全媒記者 尹立群)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仙桃網(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聞圖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