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思妙想潤新苗——記仙桃市弘文學校教師周琪
“雙減”背景下的課程教學,倡導新教育。新教育,其優,其美,在新教育人發自內心的不懈努力下,如春風般,吹開學生的心靈之花。仙桃市弘文學校小學部周琪老師,就是這樣一位播灑芬芳的新教育人。
“琪”剪學生發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小遠是一名留守兒童,語文偏弱,作業總是拖拖拉拉,并且準確率極低,但他的數學成績卻很好。周琪因此判斷,小遠是因為懶惰才導致語文成績不理想。怎樣才能找到突破口呢?周琪老師不由打量起他來。看到小遠豎起的如蓬草一樣的頭發,周琪有了主意。她告訴小遠,自己可以為他剪頭發。小遠的頭搖得撥浪鼓似的,堅決不同意。周琪從手機中翻出她兒子的照片,自豪地說:“這個小孩的頭發就是我剪的,不錯吧!”小遠點了點頭,但還是不同意。周老師說“你不剪發是因為還不相信我的手藝,可以理解。那你能不能將我和你商量的過程寫下來呢?”小遠點點頭同意了。第二天,小遠上交了他寫的作文,雖說語言很平淡,但寫得很詳細。周琪借機表揚小遠,并給他講了寫作的一些技巧。轉眼過了一個星期,大周假返校時,小遠同學頂著他的“雞窩”來了。周琪老師回到寢室拿來了理發用具,將小遠叫到了跟前,拿出鏡子給他照了照,看到自己頭頂的“雞窩”,小遠不好意思地地下了頭。周琪說“我給你剪了吧,不然太影響你形象了喲!”他點了點頭。經過周琪鍥而不舍的教育,小遠成了一個十分陽光、上進的少年。
趣教生字詞
新教育便是“心”教育。用心,才能守得月明;創新,才會迎得花開。
周琪在批改作業時,發現學生總是容易寫錯字,而且每次錯的都一樣。她歸納出了兩種原因:一是形近字分不清,二是筆畫多的字易寫錯。針對第一種現象,她把兩個字寫在一起讓學生對照看,同時講解,比如“辛”和“幸”:“立”在“十”字架上很“辛”苦,既有土地又有錢很“幸”福;“要”和“耍”學生總會張冠李戴,周老師便告訴他們兒(而)女在一起玩耍;還有示字旁和衣字旁,她會給他們講演化過程……筆畫稍微多一點的字她就給孩子們編順口溜:如“飄”:西邊吹來二級小風便飄起來了……有了周老師的趣味記字法后,學生的錯別字幾近絕跡了。
妙用七巧板
千人千面,各有性格。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教師要善做“千手觀音”,剛柔并濟,因材施教方可“對癥下藥”,做好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
和學生相處一個月后,周老師發現:班級有幾個學生學科成績不是很好,但動手能力超強。課間十分鐘,他們會用七巧板很快就拼出奧特曼、小木船······周老師看到孩子們喜悅的神情后陷入了沉思:怎樣利用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學好語文呢?
上課時,周老師挨個檢查背誦《贈汪倫》。全班學生,只有下課時動手能力強的那幾個孩子不會背。她想:能不能讓七巧板與古詩完美融合呢?經過深思熟慮后,下課時,她將幾個孩子聚在一起,讓他們先找出古詩中涉及到的人物、景物;然后分別拼出一個模型;接著根據古詩的順序一個個的定位;再讓他們看一個模型說一句相應的古詩;最后看全景說古詩……不到30分鐘,幾個背書“釘子戶”就背會了《贈汪倫》。從那以后,他們對學習語文有了濃厚的興趣,成績有了很大的提升。
周琪就這樣用她敬業的態度、奉獻的精神、敏銳的思想、創新的思維改變了很多學生,讓他們快樂成長。(通訊員沈紅梅)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