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風:正視AI,讓基層治理更高效
3月12日,我市完成了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成為全省直管市中首個接入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城市智慧管理平臺,正式邁入“人工智能驅動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新階段。在數字化浪潮奔涌而來的當下,AI正以破竹之勢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基層治理領域也不例外。但在享受技術紅利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正視AI在基層治理中面臨的挑戰,讓這一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基層發展。
正如AI為基層治理注入了強大動力,讓工作開展更加智能高效。在社區安防層面,AI賦能的監控系統宛如不知疲倦的“守護者”。傳統監控往往依賴人工查看,效率低且易遺漏關鍵信息。而AI監控借助圖像識別、數據分析等技術,能實時捕捉異常行為,如陌生人長時間徘徊、車輛違規停放等,并立即發出警報。這極大提升了社區安全防范能力,將潛在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在民生服務領域,AI同樣大顯身手。通過對居民大數據的分析,基層工作人員能精準了解居民需求。此外,AI還能助力基層政務流程優化。智能審批系統可快速處理各類行政事務,減少人工審核的繁瑣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然而,AI在基層治理中的應用并非一帆風順,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便是首要難題。基層治理涉及大量居民個人信息,一旦這些數據被泄露或濫用,將對居民權益造成嚴重損害。部分基層單位在數據收集、存儲與使用過程中,如果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就存在數據被黑客攻擊竊取的風險。同時,算法偏見也不容忽視。AI算法基于數據訓練而成,若訓練數據存在偏差,算法可能會產生不公平的決策結果。在人員就業幫扶、福利分配等方面,若算法存在偏見,可能導致部分群體被不合理地排除在外,影響社會公平正義。還有,基層工作人員的數字素養參差不齊,部分人員對AI技術了解有限,難以充分發揮AI在治理中的優勢,甚至可能在操作過程中出現失誤。
所以,要讓AI更好地助力基層治理,需要多方協同努力。政府應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一方面,明確數據收集、使用、存儲的規范和邊界,加大對數據安全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為AI應用筑牢法律防線;另一方面,制定針對AI算法的監管規則,要求算法開發者公開算法原理和數據來源,接受社會監督,避免算法偏見的產生。基層單位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提升其數字素養和AI應用能力。通過開展專題講座、線上課程、實操演練等多種形式的培訓,讓工作人員熟悉AI工具的使用方法,學會利用AI進行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同時,鼓勵基層單位與科研機構、科技企業開展合作,共同探索適合基層治理的AI應用場景,推動技術創新與實踐應用的深度融合。此外,還應充分調動居民參與的積極性,讓居民了解AI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和意義,增強居民對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意識,鼓勵居民為AI應用提供反饋和建議,共同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總之,AI為基層治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帶來了諸多挑戰。我們要正視這些問題,以積極的態度、科學的方法加以應對,充分發揮AI的優勢,讓基層治理在科技的加持下更加高效、智能,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