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魁:筑牢安全防線,守護生命成長
今年3月31日是第30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自1996年起,我國把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設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同守護 共成長”。
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是萬千家庭幸福的基石,承載著祖國未來的希望。守護他們的安全,提升安全素養,筑牢校園安全防線,遏制各類安全事故,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令人痛心的是,近年我國每年約有1.6萬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死因包括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擁擠踩踏、自殺、暴力侵害等。那么,如何深入推動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切實保護他們的安全,助力其健康成長呢?
著眼常態,打造安全教育“精品課”。安全教育包含生命、交通、消防、運動、校外活動、社會、網絡、食品衛生、自然災害、應急救護、校園欺凌等諸多方面,重在日常。各校應以安全教育日為契機,著眼長效,將安全教育融入課程體系,借助情景模擬、案例分析、實踐體驗、游戲互動等形式,打造精彩的安全教育課。比如利用每天放學前1分鐘、每周放學前5分鐘、節假日放假前30分鐘,持續進行安全提醒與教育,讓安全意識扎根學生心底,減少安全事件。
開發資源,充實安全教育“資源包”。安全教育是長期、系統工程,需開展多樣、豐富的系列活動,借助視頻、動畫、VR體驗、宣傳手冊等,開發優質數字資源,充實“資源包”,提升學生防范意識。針對不同階段學生身心特點,采用“理論講解+情景體驗+互動實踐”立體式教育模式,讓知識具象化。像交通安全主題課、消防知識學習、專題培訓、火災疏散逃生演練等,都增強了教育活動的實效性。
三方共治,構筑安全教育“共同體”。安全是成長的“前提”“保障”與“底線”,守護學生安全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的使命。只有三方攜手,筑起堅固屏障,孩子才能健康成長。要整合社會資源,發揮協同育人“教聯體”作用,構建“共同體”。如交警進校園當“安全講師”,講頭盔佩戴、安全過馬路知識;檢察官講未成年人犯罪、校園欺凌問題,提醒學生守法自護;組織孩子走進應急、消防部門,感受安全的重要性。
守護學生安全永遠在路上。讓我們行動起來,通過家、校、社三方共治,把安全理念融入日常,化作習慣,以暖心管理與有力保障,為孩子撐起安心成長的藍天。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