剅河鎮創建“四好農村路”打開發展新空間
原標題:路修好了 產業興了 百姓樂了
剅河鎮創建“四好農村路”打開發展新空間
“騎的是新型電動車,走的是康莊路。”7月19日,剅河鎮范關村10組農民舒方清來到村委會,將兩個在村里看書學習的小孫兒接回家吃午飯。
“‘怪’得很,過去路不通,你叫他們出去玩,拿鞭子都抽不動;現在不同了,聽說哪里好玩、哪里好做作業,就要到哪里去。”舒方清說:“這條路修得真好,我們運送農資、出售農產品方便,孩子們也受益。”
舒方清門前這條路叫紅軍路。村支書鄭新清介紹,自從修好了這條路,這里人氣旺了,新增樓房100多座,不遠處還建起了集貿市場。
“路修到哪里,哪里就有生機、哪里就能招財進寶。”他語帶自豪地說,前幾年,農戶大片冷浸田想租沒人要,如今路一通,邊角地都成了“香餑餑”。宇兆農業有限公司、祥宇種養合作社把“大本營”建在范關和周邊的千橋、張馬等村,流轉土地1萬多畝,稻蝦共作風生水起,低湖田成了“聚寶盆”。
剅河鎮遠離市中心。道路建設存在著不少短板與不足。這幾年,鎮委鎮政府以創建全省“四好農村路”為目標,實現了愿望與現實的有機結合。
健全機制,強化保障。剅河鎮班子成員包片、機關干部包村、支部書記包路段,月巡查、季考核,大力開展“四好農村路”示范村、示范路創建,始終保持創建的高度、熱度與深度,力求創建工作沒有空白點、空檔期。
超前謀劃,穩步推進。采取上級下撥資金與鄉鎮財政投入相結合的方式,剅河先后組織實施了通村公路、扶貧公路、安全生命防護等工程建設,投入8200多萬元,對現有農村公路主干道,按照路面寬度不低于5.5米、路基寬度不低于6.5米、厚度不低于20CM、強度C30的標準,推動42公里農村公路提檔升級、66公里農村公路刷黑。全鎮農村公路實現了鄉鄉公路聯網、村村通水泥路或瀝青路的目標,形成了一個以鄉道為主線、村道為脈絡、農村公路與縣(市)道干線縱橫交錯的公路網絡。
邊建邊管,建管結合。按照“縣道縣管、鄉村道鄉村養”的要求,剅河鎮建立了“路長制”。班子成員擔任主要路段路長,支部書記擔任村級路段路長;主干鄉道委托市農村公路養護中心專業化養護,其他村道由各村負責,養護質量與養護經費掛鉤,真正實現有路必養、養必到位。
路通百業興。剅河鎮以創建“四好農村路”為抓手,改善了村容鎮貌,優化了人居環境,助推了產業發展。
一條路就像一座橋,一邊是剅河,一邊是世界。今年以來,剅河又引進了一批億元企業,唱響了招大引強、培優壯強的主旋律;數以億計的優質糧油、特色水產品等源源不斷走向全國、走出國門。(記者 陳國力)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